表T-4-1麥寮高級中學 閱讀與表達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閱讀與表達
|
課程類別
|
校訂必修
|
||||
課程說明 |
閱讀,是所有教育的基礎;表達,是面對環境的基本能力。本校透過SWOT分析及學生學習圖像的建構,瞭解要全面提升學生各領域學習成就,「閱讀與表達」是不可或缺的基本。
本校所發展的閱讀與表達課程,並非國文課的延伸,而是跨領域、全面性的範圍,包含各種文史、科普類題材。除了文本外,亦包含歌詞、廣告、圖表、文案……等,我們更期待未來孩子能夠閱讀人、閱讀環境,透過更多面向的題材,提升學生閱讀表達技巧並掌握素材重點。 |
||||||
授課對象 |
高一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周浩群 蘇珀弘 李雅玲 林煒能 李敏華 童淑蔭
|
課程時數 |
每週_1_節,共_1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30_〜_4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
表T-4-2麥寮高級中學 生態文學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生態文學
|
課程類別
|
校定必修
|
||
課程說明 |
本校位處沿海,鄰近擁有豐富生態的濕地環境與高汙染的工業,全國最大石化工業區-六輕工業區。位處此環境極端矛盾衝突之交界,發展環境教育培養學生對周遭環境的覺知與責任實在是刻不容緩與深具意義的事。希望能藉由優質化計畫不斷地進行過程中發展出學校特色的環境教育課程。同時培養學生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夠主動關心全球相關議題。
|
||||
授課對象 |
本校高中部學生
|
||||
任課老師 |
林朝勝
|
課程時數 |
每週 1節,共 1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20 〜 3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培養學生野外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對生態、能源與環境相關議題的認識及關注。 3、培養學生能學習認識、親近自然並愛護自然,達到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 4、培養學生結合化學、生物與地理知能,於野外實地查訪中進行生態學的跨學科領域 應用與學習。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1、培養學生野外觀察能力,學生可習得望遠鏡操作能力,並對生態環境具備多向度(生
物、地理... 等)的綜合觀察能力。 2、帶領學生閱讀生態文學文本,經由分組討論加強學生對生態、能源與環境相關議題 的認識及關注。 3、帶領學生參訪沿海濕地,完成「走出室內、邁向自然、認識鄉土環境」的目標,使 學生能學習認識、親近自然並愛護自然,達到環境教育的最終目的。。 4、試著結合化學、生物與地理知能,於野外實地查訪中進行生態學的跨學科領域應用 與學習。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將求學過程中的環境融入教學課程與自己生活及生長的環境做一實際結合,
|
|||
橫向 |
與公民與社會、地理、地球科學、生物等課程進行跨科合作,使學生對於自己與生活環境的連結更加緊密,並進一步關懷土地與社會。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法、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實地踏查法
|
||||
學習 評量 |
1.學習態度、上課與學習整體表現:如分享和投入
2.繳交作業:學習單、生態攝影作品。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課程概述
|
本學期課程介紹
|
||||
單雙筒望遠鏡介紹暨操作實務
|
教導學生如何使用單雙筒望遠鏡
|
||||
手機及相機攝影介紹
|
教導學生如何使用手機及相機進行生態攝影
|
||||
生物多樣性及鳥類生態環境介紹
|
利用鳥類圖鑑及影片教導學生認識並辨識沿海地區常見鳥類
|
||||
校園周遭環境生物觀察
|
帶領學生進行戶外環境觀察
|
||||
沿海濕地地理環境介紹
|
介紹學生認識湖口濕地、宜梧濕地以及鰲鼓溼地
|
||||
沿海濕地實查
|
帶領學生進行溼地實查以印證相關所學
|
||||
環境生態文學介紹
|
介紹國內外生態文學作家及相關文本
|
||||
環境議題暨國際能源問題介紹
|
針對環境議題暨國際能源問題介紹並分組討論
|
||||
分組討論
|
針對環境議題暨國際能源問題介紹並分組討論
|
||||
期末報告
|
分組報告並展示生態地圖、生態攝影成果
|
||||
教學 設備需求 |
單雙筒望遠鏡、手機、相機、投影機、鳥類圖鑑、環境文學文本、海報紙、彩色筆、色鉛筆、學習單
|
||||
|
|
|
|
|
|
表T-4-3麥寮高級中學 一起看雲去-地方導覽實務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一起看雲去-地方導覽實務
|
課程類別
|
校定必修
|
|||
課程說明 |
有別於走馬看花似的旅遊方式,學習如何深度導覽與規劃路線,並能有效、清楚的表達內容。透過課程發展學生的表達力、增進學生的執行力、規劃能力,與提升地方認同感。
|
|||||
授課對象 |
高二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溫美玲
|
課程時數 |
每週2節,共2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20〜3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能收集資料並整理資料。
能規劃導覽路線 能寫出導覽的文案 能清楚的導覽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
導覽路線規劃與執行
|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
導覽活動、影片與海報製作、文案書寫
|
|||||
B2資訊科技與媒體素養
|
導覽影片觀摩與分析
資料收集與整理 |
|||||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分組規劃導覽路線
|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導覽內容與文案書寫
|
|||||
課程架構 |
1.導覽面面觀
2.導覽路線規劃 3.文案寫作 4.導覽實作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延伸臺灣地理與發展歷史,深化對於地方的了解。
|
||||
橫向 |
妥善運用資訊科技規劃與設計路線、具有欣賞地方文化和藝術的美感、善用文字與口語表達深化旅行的深度。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如何收集資料並整理資料。
影片、多媒體 導覽實際體驗 |
|||||
學 習 評 量 |
總結性評量:導覽影片、海報
形成性評量:導覽路線規劃、文案書寫 |
|||||
規劃內容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導覽面面觀
|
|
表T-4-4麥寮高級中學 翻轉東南亞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翻轉東南亞
|
課程類別
|
校定必修
|
|||
課程說明 |
麥寮雖然有許多新住民和外籍勞工,但是對於他們的原鄉卻有很多偏見和誤會。希望能透過課程讓學生對東南亞的歷史文化、政經發展有更深入的理解,進而破除對此地的偏見。
|
|||||
授課對象 |
高二、高三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高中社會領域教師
|
課程時數 |
每週2節,共2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20〜35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了解東南亞的歷史
欣賞東南亞的多元文化 理解東南亞的政治發展 知道東南亞的經濟發展狀況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2系統思考與問題解決
|
東南亞的政治經濟發展概念圖
|
||||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
透過「台北星期天」及「開齋節」的媒體報導反思其中所呈現的偏見。
|
|||||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東南亞的歷史、文化及政治、經濟課程內容
|
|||||
課程架構 |
解構與反思對東南亞的偏見à認識東南亞的歷史à欣賞東南亞的多元文化à東南亞的政治與經濟發展。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在社會領域課程的基礎上,深化對東南亞自然環境、歷史發展和文化的理解。
|
||||
橫向 |
具備欣賞多元文化和藝術的美感、反思媒體與自我的偏見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影片
投影片 學習單 |
|||||
學 習 評 量 |
總結性評量:你所不知的東南亞—破除偏見小冊
形成性評量:課程學習單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為什麼要了解東南亞
|
1.麥寮與東南亞
2.臺灣與東南亞的關係 2.東南亞與世界 |
|||||
從媒體窺看與反思對東南亞的偏見
|
筆記型電腦
投影機、布幕 |
|||||
|
|
|
|
|
|
|
表T-4-5麥寮高級中學 麥向自造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麥向自造
|
課程類別
|
校訂必修
|
||
課程說明 |
引導學生藉著實際生活經驗探討,經由動手實做的歷程中培養具備簡易修繕能力
|
||||
授課對象 |
高二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李民富、藍永昌
|
課程時數 |
每週二節,共2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30 〜 4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藉由本課程培養學生以下素養
更了解周遭環境生活中各事物的運作原理 更愛物惜物-東西損壞有能力自己修復 能與人互助合作尋找問題並共同解決問題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符號運勇與溝通表達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
課程架構 |
討論式教學法:學生舉出生活實例並提供解決方法,增加互動機會
實作教學法:藉由實作比較同狀況下的不同解決方式,促進互動與集思廣益能力 參考達人作法:透過媒材提供專業達人實例建立互助合作與互信的人際關係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物理-運用物理課程中力學、電磁學、熱學﹍等所學知識分析物品為何損壞, 如何修繕?
化學-連結化學課程關於分子構造對於物品耐用程度之影響,如何補強? 生物-探討生物因子對於物品損壞是否構成威脅 地科-探討溫度、溼度等氣候因子對物品耐用程度之影響 |
|||
橫向 |
歷史-從科學史出發探討人類使用器物之演進
地理-比較各地風土民情發展出類似與不同之各類用品 公民-培養愛物惜物之良好公民素養,進一步探討能源枯竭與各類汙染議題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分組討論與實作、原理講述分析
|
||||
學 習 評 量 |
課堂討論發表、心得報告、修繕實作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1.認識三用電表
|
1.了解三用電表工作原理
2.會使用三用電表測電壓、電流、電阻. |
||||
2.簡易電路測試
|
1.了解一般家庭用戶電源配置原理
2.會使用三用電表檢測電器用品或電線是否損壞 |
||||
3.簡易電路焊接
|
1.電線接頭損壞、銅線裸露之處理
2.電路焊接方法與注意事項 |
||||
4.實務經驗分享(一)
|
1.提前於前一週要求各小組成員找出生活中電器損壞實例並帶 至課堂討論實作檢修
2.小組報告檢修過程與經驗心得分享 |
||||
5.簡易漏水處理
|
1.舉出生活中各種水龍頭漏水關不緊的狀況討論
2.纏繞止水帶的神奇之處 |
||||
6.簡易水管連接
|
1.一般生活中各種水路的配置原理
2.學習水管連接方法 |
||||
7. 實務經驗分享(二)
|
1.教師設計漏水實際狀況予學生課堂分組討論實作檢修,ex:換水龍頭墊片、水管破裂換新………
2.小組報告檢修過程與經驗心得分享 |
||||
8.簡易手工具應用
|
介紹各種常見手工具使用方法並予學生練習ex: 鐵鎚、膠鎚、鋸子、尖嘴鉗、斜口鉗、螺絲起子、板手………
|
||||
9.實務經驗分享(三)
|
分組實作(以學校常見之桌椅損壞為例,讓學生親自運用工具動手修繕,學會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減輕總務處工友先生的工作壓力)
|
||||
10.木工工具使用及安全介紹及操作
|
1.介紹木工工具使用之安全規範
2.介紹常用木工工具(鋸子、直角切割機,鋸床、線鋸機…等) 3.實地操作 |
||||
11.~12自走木製玩具製作
|
1.製造簡易木製玩具
2.可以學會使用鋸子、線鋸機、直角切割機、鑽孔機使用 |
||||
13.~14學校課桌椅修繕實務
|
1.修復學校木製課桌椅
2.可學會如何修繕、如何補強及木工小零件之應用 |
||||
15.~18自製書架
|
1.在有限的材料中製造自已心目中的書架
2.學習如何根據自已的需求設計並自造。 3.學會如何將木料上漆。 |
||||
教學 設備需求 |
三用電表、電線、電源供應器、尖嘴鉗、斜口鉗、剝線鉗、銲槍、焊錫、鐵鎚、膠鎚、鋸子、美工刀、剪刀、工具箱、零件收納櫃、游標尺、C型夾、電池、螺絲起子、板手、修繕參考書籍、筆電、投影機、相機、專用教室(實驗室)
|
||||
|
|
|
|
|
|
表T-4-6麥寮高級中學 有所布織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有所布織
|
課程類別
|
校定必修
|
|||
課程說明 |
1.本課程以布料與織線為素材,期待學生能學習認識素材、使用素材的技巧,並引導學生將素材與真實生活情境結合,思考如何動手做以解決生活中的困境。
2.透過基本手做訓練,提高學生手眼協調、團隊合作、創作表現以及問題解決能力。 |
|||||
授課對象 |
高二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蕭芸婷、陳玥縈、郭藺慧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節,共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5_〜_20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可作為高一家政基本手縫課的延伸課程
|
||||
橫向 |
透過動手做課程,期待學生能關注真實生活情境,培養問題解決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動機,落實知識或技能在生活中實踐。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示範教學、實作、發表教學法、欣賞教學。
|
|||||
學 習 評 量 |
各單元練習作品、討論參與度、完整作品呈現、創意表現。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17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1週
|
素材與工具的認識
|
認識布料、織線的種類。
認識縫紉機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 |
||||
2週
|
基本縫紉機的使用
|
車線練習,簡易面紙盒製作。透過面紙盒製作,熟悉縫紉機,並學習車線、包邊、正反面對接概念。
|
||||
3-4週
|
平口收納包
|
基本直線、基本車拉鍊、側身立體打角
|
||||
5-6週
|
小桶手提袋
|
接合側身、弧形袋底車縫、袋口貼邊作法、車手把
|
||||
7-8週
|
口金水餃包
|
接合側身、弧形袋底車縫、夾車拉鍊方法、支架口布、手縫包釦
|
||||
9週
|
認識編織工具與記號
|
編織工具與使用方式的介紹,坊間工具書的使用方式。
|
||||
10週
|
基礎編織手法
|
起針與基礎編織法練習:勾針→鎖針;棒針→下針。
|
||||
11週
|
基礎編織手法
|
運用基礎編織練習製作小物:勾針→杯墊;棒針→兔子。
|
||||
12週
|
進階編織手法
|
其他近接編織法練習:勾針→長針;棒針→上針。
|
||||
13週
|
進階編織手法
|
編織法的變化型:針對學生要製作的圖案,說明變化的方法。
|
||||
14週
|
進階編織手法
|
編織法的變化型:針對學生要製作的圖案,說明變化的方法。
|
||||
15週
|
編織實務
|
編織法的變化型:針對學生要製作的作品,說明編織的流程。
|
||||
16週
|
編織實務
|
編織法的變化型:針對學生要製作的作品,說明編織的流程。
|
||||
17週
|
編織實務
|
編織法的變化型:成品展示。
|
||||
18週
|
成果展示
|
團隊間分享彼此布做、編織成品、分享製作過程中的困難與克服經驗
|
||||
教學 設備需求 |
縫紉機及相關工具(布剪、量尺、珠針、強力夾、椎子、水溶性兩面接著膠帶、拆線器......等)、鉤針、投影設備、講義
|
|||||
|
|
|
|
|
|
|
表T-4-7麥寮高級中學 神話與小說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神話與小說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神話是原始人類思想與生活的反映,也是原始信仰的產物,透過對古代神話文本的認識,帶領學生更進一步了解上古時代的文化內涵。
|
||||
授課對象 |
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林嫻慧
|
課程時數 |
每週_1_節,共_1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0_〜_30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探索中國神話的起源
認識中國神話的特色 了解中國神話與後世小說的關聯性 了解中國神話與西方神話的差異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U-A2具備系統思考、分析與探索的素養,深化後設思考,並積極面對挑戰以解決人生的各種問題。
U-A3具備規畫實踐與檢討反省的素養,並以創新的態度與作為因應新的情境或問題。 U-B1具備掌握各類符號表達的能力,以進行經驗思想價值與情意之表達,能以同理心與他人通並解決問題。 |
||||
課程架構 |
課程內容:山海經→封神榜→西遊記
上課流程:教師導讀→分組討論→口頭報告 |
||||
與其他課程內涵連繫 |
縱向 |
本課程的小組討論、口頭報告可增進學生語言溝通與批判思考的能力,不儘有助於同儕間的互助學習,亦可應用在未來其它領域的學習。
|
|||
橫向 |
增進學生對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的認識,進而了解其他國家的宗教信仰,培養有多元視角與具包容性的公民素養。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法、小組討論、比較分析、口頭報告、學習單。
|
||||
學習評量 |
問答測驗、學習單。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山海經
|
了解中國神話的起源
|
||||
封神榜
|
中國神話對文學的影響
|
||||
西遊記
|
中國神話對文學的影響
|
||||
設備需求 |
無
|
||||
|
|
|
|
|
|
表T-4-8麥寮高級中學 英語開麥拉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英語開麥拉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英語開麥拉」是將英語應用融於戲劇演練,建立一個有趣且能夠啟發學生肢體創意及實際應用英語對話的英語話劇課程。
課程內容重點為:英語演說技巧、表演技巧、戲劇元素、劇本賞析。 |
||||
授課對象 |
對英語學習及表演藝術有興趣的高二、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周惠如、林心怡、周美惠、廖淑瑩
|
課程時數 |
每週_1_節,共_1_學分 |
||
開課年級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0〜20人 |
||
學習目標
|
1.涵養學生對於英語戲劇藝術之理解、及展演技巧。
2.透過話劇演出,提升學生的英語演與說的國際語言能力。 3.透過話劇演出,提升學生肢體創意表達及團隊合作能力。 4.透過戲劇課程,活化學生語言學習經驗與提升學習興趣。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社會參與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1.課程架構及主要內容
學習的重心在於激發及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及英語能力,主要內容包括劇場實務、肢體動作、默劇、即興表演、角色扮演、說故事、偶戲與面具、故事戲劇扮演等活動。分為六大主題,進行18周課程。 2.課程進行方式:教師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力、探索肢體能力,進行故個人及分組的戲劇扮演活動。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英語戲劇必須同時運用多種英語能力,包含聽、說、讀、寫。在語言方面的能力,是為相當有助語言學習與應用之統整方式的學習活動。
|
|||
橫向 |
學生在戲劇演出中需與其他演員互動合作,所習得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技巧與公民社會領域相關。此外,話劇的配樂及服裝設計理念與藝術領域課程方面相關。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1、戲劇表演的元素融入英語教學活動。
2、透過劇本導讀及台詞演練,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口語與聽力。 3、互動式創意的戲劇演出,讓學生間觀摩學習彼此的創意演譯表演,增加學習英語 的興趣。 4. 學生於期末將課堂所學應用於小組戲劇演出作品, |
||||
學習 評 量 |
1.課堂表現與參與30%
2.紙筆測驗10% 3.期中讀者小劇場30% 4.期末小組戲劇演出30% |
||||
規劃內容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購置英語劇影帶,以提供學生賞析及學習工具。
購置英語劇劇本,以提供學生學習工具。 購置英語劇服裝道具,以提供學生扮演戲戲劇作品。 購置簡易行動式劇場乾冰機,營造相關劇場演出氣氛。 |
|||||
|
|
|
|
|
|
表T-4-9麥寮高級中學 數學概念學理財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數學概念學理財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以現階段所學數學知識去了解理財方法和引起學生對財務金融的興趣。
|
||||
授課對象 |
高中部三年級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數學科教師
|
課程時數 |
每週2節,共2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30〜36 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能夠利用數學工具去計算利息及債券價值,進而提升對財金新聞的敏感度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
課程架構 |
數學工具-機率、統計、期望值及微積分
理財投資-投資概念及風險評估 借貸與金融信用-個人金融信用的元素及循環利率 債券及期貨-債券如何定價、期貨的概念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機率、期望值、統計學和微積分
|
|||
橫向 |
公民課程中的經濟學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法、分組討論和桌遊體驗
|
||||
學 習 評 量 |
分組競賽和學習單。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理財基本概念 |
課程介紹及概述,評量方式介紹與溝通 |
||||
機率與期望值 |
理財概念 |
||||
函數應用 |
理財與數學概念 |
||||
債券和期貨 |
機率與期望值 |
||||
期望值 |
抽不同顏色牌遊戲 |
||||
債券投資 |
手機拍賣-荷蘭標與複式價格標 |
||||
風險衡量 |
投資風險接受程度問卷填寫 |
||||
股票投資 |
抽情境狀況與股票投資遊戲 |
||||
函數應用 |
循環利率,所得稅與年金(1) |
||||
函數應用 |
循環利率,所得稅與年金(2) |
||||
債券訂價 |
債券是怎麼訂價的 |
||||
期貨 |
期貨的概念 |
||||
期貨 |
期貨遊戲盒 |
||||
微積分 |
微積分在商業上的應用(1) |
||||
微積分 |
微積分在商業上的應用(2) |
||||
檢討與回顧 |
分組討論 |
||||
教學 設備需求 |
|
||||
|
|
|
|
|
|
表T-4-10麥寮高級中學 藝數摺紙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藝數摺紙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1. 從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藝術品中,探討其中的數學元件。
2. 讓學生從實體的自製教具模型中體察蘊含其中的數學概念。 3. 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做,體驗做中學的樂趣。 |
||||
授課對象 |
高二、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數學科教師群老師
|
課程時數 |
每週1節,共1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0〜2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1學科知識:認識從摺紙中衍生的數學
2-1品格美學:欣賞摺紙模型中的數學之美 3-2團隊合作:互相討論、分享摺紙過程,共同完成目標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
課程架構 |
1.利用實物投影機示範摺紙過程,學生分組上課,於過程中有問題可以互相分享。
2.從摺紙過程中解說原因,再從實體模型的觀察,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增進空間概念與 欣賞藝術之美。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多邊形概念、三角函數、空間概念
|
|||
橫向 |
美學素質、化學結構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實物投影機教學
|
||||
學 習 評 量 |
課堂參與、作業繳交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課程簡介
|
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藝術、正三角形的摺紙與數學原理、應用。
|
||||
平面摺紙
|
正五邊形的摺紙與數學原理
|
||||
多面體簡介
|
柏拉圖多面體、阿基米得立體與尤拉公式
|
||||
多面體摺紙
|
正四面體、正六面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及其衍生之立體
|
||||
立體摺紙
|
三角禮物盒、四角禮物盒、六角禮物盒
|
||||
教學 設備需求 |
實物投影機、電腦、裁紙機
|
||||
|
|
|
|
|
|
表T-4-11麥寮高級中學 時事變辨辯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時事變辨辯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在科技時代,世界發展瞬息萬變,每天都有龐大訊息湧入,如何將繁雜的資訊去蕪存菁,並予分析批判,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本課程從現在、過去的新聞事件為起點,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分析與批判,進而以討論、辯論的模式去探討各項議題,期許能培養學生具備因應時代潮流的思辨能力。
|
||||||
授課對象 |
本校高中部學生
|
||||||
任課老師 |
雷芳昇、許倪菁
|
課程時數 |
每週 2 節,共 2 學分 |
||||
開課年級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5〜20人 |
||||
學習目標 |
1、培養學生媒體識讀的能力。
2、引導學生針對古今事件進行批判,進而增進邏輯思辯能力。 3、透過分組報告、辯論活動,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2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C1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連結生活經驗、生活時事,並銜接國中階段養成之社會科學知識、語文能力,據此進行本課程。
|
|||||
橫向 |
與語文領域、社會領域進行跨科整合,進而培養學生能力。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法、小組討論法、合作學習法。
|
||||||
學 習 評 量 |
1、課堂表現
2、分組報告 3、個人作業 |
||||||
規劃內容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課程導覽
|
第1週:本學期課程介紹及評量方式
|
||||||
頭頭是道
|
第2-3週:比較各家報紙頭版新聞之差異,並進行分析
|
||||||
麥中新聞臺─社會文化
|
第4週:閱讀近期社會文化議題新聞,並分析批判
|
||||||
麥中新聞臺─政治
|
第5週:閱讀近期政治議題新聞,並分析批判
|
||||||
麥中新聞臺─法律
|
第6週:閱讀近期法律議題新聞,並分析批判
|
||||||
麥中新聞臺─經濟
|
第7週:閱讀近期經濟議題新聞,並分析批判
|
||||||
歷史思辨之旅
|
第8-9週:針對過去發生之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批判
|
||||||
議題公聽會─社會文化
|
第10週:分組報告社會文化議題,並仿公聽會形式進行
|
||||||
議題公聽會─政治
|
第11週:分組報告政治議題,並仿公聽會形式進行
|
||||||
議題公聽會─法律
|
第12週:分組報告法律議題,並仿公聽會形式進行
|
||||||
議題公聽會─經濟
|
第13週:分組報告經濟議題,並仿公聽會形式進行
|
||||||
辯論基本功
|
第14週:介紹基本辯論規則及技巧
|
||||||
辯論擂台賽
|
第15-16週:分組辯論比賽
|
||||||
麥中狂新聞
|
第17-18週:精選本學期新聞專題,分組進行分析批判
|
||||||
教學 設備需求 |
報章雜誌、單槍投影設備
|
||||||
|
|
|
|
|
|
表T-4-12麥寮高級中學 悅見東西方宗教經典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悅見東西方宗教經典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以麥中學生日常生活中所信奉的宗教為主,藉由對宗教經典內容的認識,了解真諦所在,產生尊重、理解與包容的素養。
|
||||
授課對象 |
高二或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社會領域或有興趣的教師
|
課程時數 |
每週1節,共1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2〜2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3大量閱讀 1-3大量閱讀
2-2文化理解 3-1解決問題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3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東西方宗教經典為主,教師講授部分經典的要旨,學生分享自己所提供或自行讀誦過的東西方宗教經典的心得,及學生自行於住家附近寺廟進行田野調查,或對有讀誦宗教經典經驗的親友進行訪談。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以高一歷史為基礎,延伸學習,進而銜接選修歷史課程。
|
|||
橫向 |
與社會學科知識、日常生活結合。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問答法、講述法、文本閱讀、宗教相關影片分析。
|
||||
學 習 評 量 |
課堂問答、課堂參與、報告(田野調查、訪談或心得報告)。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課前導引
|
教師講述經典持誦的方法及選修此課程的評量方式。
學生口頭表達經驗分享,進而互相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經驗。 |
||||
西方宗教經典
|
舊約聖經:創世記、出埃及記、民數記等。
新約聖經:馬太福音、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等。 該堂課學生所提供分享的西方宗教經典。 |
||||
東方宗教經典
|
一般民間信仰經典(福德正神金經、天上聖母經等經典)
妙法蓮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說阿彌陀經 佛說無量壽經 地藏菩薩本願經 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等佛經 該堂課學生所提供分享的東方宗教經典。 |
||||
成果報告
|
學生口頭報告:田野調查結果、訪談內容、心得分享。
|
||||
教學 設備需求 |
群英樓一樓閱覽室
|
||||
|
|
|
|
|
|
表T-4-13麥寮高級中學 科學玩具製作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科學玩具製作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本課程在於培養學生科學原理之思考,動手作、除錯的能力及美學設計能力。
|
|||||
授課對象 |
高二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藍永昌、李民富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__節,共__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25___〜_30__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學生校本能力:學科知識生活技能、資訊應用、(品格)美學、創造思考、解決問題
團隊合作。 培養基本電子工具的使用能力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縱向
可承接基礎物理所學的基本電學概念
可延伸至加深加廣選修物理中的電學。
橫向
校訂必修的生活通識---動手作的能力
自然科多元選修課3D列印----設計的能力
藝術與人文領域-----美學概念
資訊領域------資料的找尋與收集及問題的解決能力
教學方法
或策略
原理講授、實地操作、合作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學 習
評 量
學習單及實作成品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單元主題
單元學習內容
基本電學介紹(2小時)
電磁車製作與其原理探討
磁簧管轉不停螺製作與其原理探討(一)
電晶體轉不停螺製作與其原理探討(二)
無刷馬達設計與製作(8小時)
無刷馬達的基本原理與製作
教學
設備需求
麵包板、焊槍、三用電表、電源供應器
表T-4-14麥寮高級中學 3D建模與列印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3D建模與列印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為落實科技領域課程綱要之理念與內涵,培養中學生未來所需的科技素養。
|
||||
授課對象 |
高中部三年級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蘇珀弘老師、其他自然科教師
|
課程時數 |
每週2節,共2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30〜36 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一)瞭解目前3D列印的發展及未來運用方向。
(二)培養學生運用3D列印開源軟體及網路資源的整合運用。 (三)培養學生瞭解123D Design、Onshape的基本介面操作與運用。 (四)培養學生進階使用3D列印設定。 (五)培養學生3D列印與雷射切割的整合運用能力。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
||||
課程架構 |
1.3D列印基本概念
2.3D設計入門 3.3D設計實作 4.雷射切割實作 5.自製作品產出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提升學生3D列印、雷射切割等數位加工機具結合的製圖知識與能力。
操作及應用3D列印、雷射切割等數位加工機具之技能。 |
|||
橫向 |
資訊科技─3D建築物模型設計
自然學科─繪製教學模具 社會學科─藉由創客發想,將人文融入文創 美術科─學生可由機器製作文創公仔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法、分組討論和實作體驗
|
||||
學 習 評 量 |
實作作品(70%) 上課態度(10%) 紙筆測驗(20%)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3D列印基本概念 |
3D列印課程介紹及概述,評量方式介紹與溝通了解
|
||||
3D 設計入門 |
1. 3D 列印之原理與相關技術
2. 3D 設計目前相關應用概述 3. 3D 列印成品展示與解說 |
||||
3D設計實作 |
1. 3D 列印軟體設計介紹
2. 3D 模型製圖設計 3. 3D 模型組合 4. 3D 模型轉檔輸出 5. 3D 列印成品處理 |
||||
雷射切割實作 |
1. 雷射切割理論介紹
2. 雷射切割機操作示範 3. 電腦繪圖設計 4. 雷射切割輸出 5. 雷射切割成品組裝 6. 雷射切割成品處理 |
||||
作品製作 |
1. 帶領學生自訂主題
2. 引導學生自行完成作品,成為「Maker」 |
||||
教學 設備需求 |
需有創客教室,內有3D列印機、3D掃瞄器、雷射切割(雕刻)機、工作桌、電腦
|
||||
|
|
|
|
|
|
表T-4-15麥寮高級中學 豪麥咖啡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豪麥咖啡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了解咖啡沖泡中所應用到科學相關知識
|
||||
授課對象 |
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李祚豪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節,共_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0___〜_20__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學生能學會基本咖啡沖泡技巧(手沖壺、塞風壺),了解並了解相關的科學知識。
2.比較不同咖啡豆的風味,學習品嚐咖啡。 3.利用手打奶泡壺及焦糖,學習咖啡雕花,讓喝咖啡成為味覺及視覺的饗宴。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B3藝涵養與美感素養
|
||||
課程架構 |
1. 以板書說明沖泡咖啡的相關科學知識,並輔以youtube 影片增加學生了解,老師實際操作沖泡給學生看。
2. 學生以分組方式進行咖啡沖泡的實作,期望每位同學都能操作到咖啡相關的技巧。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高一基礎化學中提到物質的萃取、溶解、酒精燈的使用,並採取跟化學實驗相同的模式,每次改變一個實驗變因,例如改變咖啡粉粗細,來了解沖泡出咖啡的差異。
|
|||
橫向 |
歷史、地理科中可介紹咖啡種植的地區、文化及歷發展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觀賞網路youtube影片、板書說明、老師實際操作並講解操作方式及所用到的自然科學相關知識
|
||||
學 習 評 量 |
電子檔報告、實作(手沖壺、塞風壺)、口頭原理報告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手沖咖啡原理及實作
|
1.了解手沖咖啡萃取咖啡方式及原理。
2. 並比較不同咖啡豆在手沖方式下呈現的不同風味 3.學習咖啡雕花。 |
||||
手沖咖啡原理及實作學期成果展示
|
手沖咖啡實做測驗,邀請老師參加咖啡成果展示,品嚐咖啡。口頭報告原理。
|
||||
塞風壺的原理及實作
|
1.了解塞風壺沖煮方式及虹吸原理。
2.比較不同咖啡豆利用塞風壺所呈現的不同風味。 3.學習咖啡雕花。 |
||||
塞風壺的原理及實作學期成果展示
|
塞風壺咖啡實做測驗,邀請老師參加咖啡成果展示,品嚐咖啡。口頭報告原理。
|
||||
教學 設備需求 |
手沖濾杯、電磁爈(卡式壺)、水壺、温度計、塞風壺、酒精燈、磨豆機、手打奶泡壺、
|
||||
計畫目標 |
1.學生可以自己利用手沖咖啡器具沖泡出手沖咖啡,並了解手沖咖啡中與科學中相關的原理
2. 學生可以自己利用塞風壺煮咖啡,並了解用塞風壺中所應用的科學原理。 |
||||
具體作為 |
設計手沖咖啡實驗報告及塞風壺實驗報告,與科學實驗過程相同,每次改變一個變因,了解不同變因在咖啡萃取過程的影響。
咖啡豆(25克)與水比例不同(咖啡豆:水)下,咖啡口味的差異
(2)咖啡豆(25克)與水比例不同(咖啡豆:水)下,咖啡口味的差異 |
||||
預期效益 |
學生能自行操作手沖咖啡及塞風壺並了解其中相關科學原理
|
||||
|
|
|
|
|
|
表T-4-16麥寮高級中學 啡嚐藝術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啡嚐藝術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了解義式咖啡機的操作原理、沖泡方式及咖啡拉花(Latte Art)
|
||||
授課對象 |
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李祚豪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節,共_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0___〜_12__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學生能了解義式咖啡機的基本運作原理,並能操作義式咖啡機,用拉花杯拉出圖案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B3藝涵養與美感素養
|
||||
課程架構 |
1. 介紹義式咖啡機的組成、種類,操作方式。
2. 示範磨研機操作、填粉,義式機的操作、拉花。義式機萃取出的咖啡表面有一層油脂(creama),利用油脂的表面張力,奶泡的密度較小,以及奶泡倒出的重力改變,構成不同的圖案。 3.參考youtube影片。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高一基礎化學中提到物質的萃取、溶解,利用物理的重力、浮力的變化形成奶泡圖案。
|
|||
橫向 |
歷史、地理科中可介紹咖啡種植的地區、文化及歷發展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觀賞網路youtube影片、板書說明、老師實際操作並講解操作方式及所用到的自然科學相關知識
|
||||
學 習 評 量 |
電子檔報告、拉花實作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義式咖啡機介紹,咖啡填粉
|
1.介紹義式機的種類有三種:單鍋爐、雙鍋爐及子母鍋爐,及三種鍋爐的優缺點,及機器運作原理。2.填粉,義式機是利用高壓方式在短時間內萃取咖啡,填粉結果會影響萃取結果。3.比較手沖、塞風壺及義式機萃取方式的差異。
|
||||
蒸氣打奶泡
|
奶泡的形成是因牛奶中的蛋白質形成薄膜包住空氣。將噴嘴置於牛乳中最靠近表面之處,利用高壓蒸將空氣打入牛奶中,形成綿密的奶泡,同時也利用高溫蒸氣將牛奶加熱。
|
||||
拉花-心型
|
奶泡的密度比濃縮咖啡小,所以奶泡會浮在咖啡上,利用奶泡倒下的重力與咖啡融合,奶泡密度小,浮在咖啡上,以形成心型的圖案,學習如何控制拉花鋼杯倒出愛心的圖案
|
||||
拉花-葉子
|
葉子拉花的奶泡需比心型稀一點,方便利用奶泡在咖啡上勾勒出葉脈的線條。學習如何控制拉花鋼杯倒出愛心的圖案。
|
||||
實作測驗
|
實作測驗:打奶泡、心型拉花、葉子拉花。
|
||||
教學 設備需求 |
義式咖啡機、磨豆機、拉花鋼杯
|
||||
計畫目標 |
學生可以了解義式咖啡機的運作原理及使用方式,並學會利用蒸氣打奶泡,用奶泡拉出愛心圖案及葉子
|
||||
具體作為 |
|
||||
預期效益 |
學生可自行拉出愛心及葉子的圖案
|
||||
|
|
|
|
|
|
表T-4-17麥寮高級中學 基礎素描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基礎素描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本校地處偏鄉,對美術有興趣的學生,不易獲得學習管道,希望能在學校開設專業課程,讓學生就近在校學習。
透過繪畫基本能力訓練,提高學生手眼協調、情感表達與創作表現能力,並可運用於其他領域。 |
||||
授課對象 |
高二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蕭芸婷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節,共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5_〜_25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校本能力指標
1-1學科知識 2-1品格美學 2-3創造思考 2-4終身學習 3-3表達技巧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3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
||||
課程架構 |
將素描元素分別探討並做練習,最後綜合運用創作完整作品。
透過作品賞析了解理性的畫面結構及媒材運用;感性的抽象語彙及情感表達。 交流討論練習表達能力並理解他人。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一般美術課多為概論或非連貫之單元進行,不易深入,基礎素描訓練學生觀察力及提升繪畫技巧,讓對美術有興趣的學生不因眼高手低而無法呈現創意,未來學生若要就讀大學相關科系,也能具備參加術科考試的基本能力。
|
|||
橫向 |
融和數學比例構成,繪圖技巧有助自然科實驗模型或工程設計圖呈現,能透過抽象或具體的圖像表達個人想法與情感。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講述教學法:教師講解相關學科知識、媒材使用等。
示範教學法:由教師示範繪畫技巧。 發表教學法:學生發表並講解自己的作品。 欣賞教學法:學生能欣賞學習他人的作品,並進一步進行批判思考。 |
||||
學 習 評 量 |
各單元練習作品、完整作品呈現、作品賞析與交流討論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認識素描
|
|
表T-4-18麥寮高級中學 流行音樂工程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流行音樂工程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從做中學,經由流行音樂的創作流程,了解現代台灣音樂製作工作者的工作內容與辛勞。
|
||||
授課對象 |
有音樂演奏經歷,或者對音樂編輯軟體有興趣的同學。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陳玥縈
|
課程時數 |
每週 02 節,共 02 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0 〜 25 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從音樂與文學的創作到錄音工程,能完成一首完整音樂錄音。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 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參與藝術活動,以提升生活美感及生命價值。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運用設計與批判性思考,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具備規劃執行並省思藝術展演的能力與創新精神。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活用藝術符號表達情意觀點和風格,並藉以作為溝通之道。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創作思辯與溝通。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善用多元感官,體驗與鑑賞藝術文化與生活。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養成以藝術活動關注社會議題的意識及責任。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透過藝術實踐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增進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
||||
課程架構 |
樂曲創作
歌詞創作 作曲軟體 錄音工程 音樂剪輯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音樂:活用音樂符號表達情意和風格。
藝術生活: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創作思辯與溝通。 |
|||
橫向 |
國文:活用符號表達情意觀點,藉以作為溝通之道。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課堂講述、分組討論、創作實踐、作品展演
|
||||
學 習 評 量 |
課堂表現、繳交作業、創作展演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基礎樂理、曲式與應用
|
基礎樂理、曲式分析、創作應用
|
||||
詩詞創作簡介
|
字與詞的使用、台灣當代歌詞韻腳的運用
|
||||
錄音工程
|
錄音與音樂剪輯轉體
|
||||
教學 設備需求 |
電鋼琴、電腦、錄音麥克風與混音機、音樂剪輯軟體
|
||||
|
|
|
|
|
|
表T-4-19麥寮高級中學 流行音樂工程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流行音樂傳宣
|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經由流行音樂的傳宣歷程了解現代台灣業界音樂工作者的後製工作內容與辛勞。
|
|||||
授課對象 |
完成流行音樂工程學分修習,對媒體傳播有興趣的同學。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陳玥縈
|
課程時數 |
每週 02 節,共 02 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10 〜 25 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能完成一份文宣產品,並了解智慧財產權的重要性。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2 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運用設計與批判性思考,以藝術實踐解決問題。
A3 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具備規劃執行並省思藝術展演的能力與創新精神,以適應社會變化。 B1 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活用藝術符號表達情意觀點和風格,並藉以作為溝通之道。 B2 科技資訊與媒體素養: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創作思辯與溝通。 B3 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善用多元感官,體驗與鑑賞藝術文化與生活。 C1 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養成以藝術活動關注社會議題的意識及責任。 C2 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透過藝術實踐,發展適切的人際互動,增進團隊合作與溝通協調的能力。 |
|||||
課程架構 |
1. 了解傳宣的途徑與方式
2. 傳宣計畫的撰寫與設計 3. 網路傳宣的設計與製作 4. 產品的視覺設計 5. 了解智慧財產權與權益保護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音樂:活用音樂符號表達情意和風格。
美術:善用多元感官,體驗與鑑賞藝術文化與生活。 藝術生活: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創作思辯與溝通。 |
||||
橫向 |
國文:活用符號表達情意觀點,藉以作為溝通之道。
數學:預算的規劃與管理。 公民:養成以藝術活動關注社會議題的意識及責任。 資訊:運用多媒體與資訊科技進行創作思辯與溝通。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課堂講述、分組討論、創作實踐、作品發表
|
|||||
學 習 評 量 |
課堂表現、分組報告、繳交作業、創作展演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評量方式 |
|||
傳宣途徑與方式
|
流行音樂工程的傳宣途徑介紹與製作預算
|
課堂表現
|
||||
傳宣計畫的撰寫
|
流行音樂工程的傳宣計畫設計與撰寫,分組
|
學習單
|
||||
各組撰寫並產出流行音樂工程的傳宣計畫
|
分組報告
|
|||||
網路傳宣的設計與製作
|
音樂電影創作流程
|
學習單
|
||||
分組討論:劇本的寫作語法與產出
|
分組發表
|
|||||
分組討論:分鏡表的設計繪製與幕景分配
|
分組發表
|
|||||
分組討論:布景道具的準備與製作
|
分組發表
|
|||||
分組討論:導演組的運鏡、燈光、收音與側拍
|
課堂表現
|
|||||
分組討論:演員姿勢、動作、走位及彩排
|
課堂表現
|
|||||
影片拍攝
|
創作展演
|
|||||
影片拍攝
|
創作展演
|
|||||
影片拍攝、影片剪輯
|
分組發表
|
|||||
影片剪輯
|
分組發表
|
|||||
產品的視覺設計
|
單曲CD封面設計
|
繳交作業
|
||||
廣告傳單設計
|
繳交作業
|
|||||
海報創作
|
繳交作業
|
|||||
完成全套文宣產品
|
繳交作業
|
|||||
智慧財產權
|
智慧財產權相關規範與實例
|
學習單
|
||||
教學 設備需求 |
電腦、攝影機、影片剪輯軟體、照片剪輯軟體、海報設計軟體、投影機
|
|||||
|
|
|
|
|
|
|
表T-4-20麥寮高級中學 絹布工筆花鳥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絹布工筆花鳥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工筆畫是國畫中較容易入手的科目,本課程顧名思義,使用的畫材是絹布,以畫花鳥工筆為主,透過教師示範、學生臨摹,學習國畫工筆傳統技法。期待透過慢工出細活的課程,能夠培養學生的耐心、以及對於藝術的敏銳度。
|
|||||
授課對象 |
高二、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郭藺慧
|
課程時數 |
每週_2_節,共_2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15_〜_25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
表T-4-21麥寮高級中學 機器人程式設計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機器人程式設計
|
課程類別
|
多元選修
|
||
課程說明 |
107課綱的資訊科技教學,強調運算思維的培養,導入運算思維的電腦教學,不應只有電腦工具操作與概念的面向,而應培養學生高層次的技能,例如創新思考、問題解決......等,透過運算思維的訓練,可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問題、尋找合適的解決策略、並從解決問題的歷程中,增進獨立思考,這是學生未來就業之關鍵能力。
107課綱的資訊教學規畫,國高中共有必修8學分電腦科課程,其中,程式設計教學是重點之一,程式設計並非僅是寫程式跟偵錯的過程,而是告訴電腦要如何做,才能解決問題,而程式語言僅是與電腦溝通的工具;學生在學習程式設計的解題中, 要用有架構的模式來建立邏輯,並將一個複雜的問題分解成許多的小問題,再針對每一個子問題發展解題的策略與步驟,最後才透過寫程式跟偵錯來印證是否能真正的解決問題。所以程式設計教學的主要目標在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然目前學生在國中階段較少接觸程式設計的學習,對高中生而言,對程式撰寫的先備知識不多,本課程導入機器人教學套件,課程中強調動手做,教學並適時運用平版電腦的APP來撰寫簡易程式,以引起學習動機。在課程設計上,每人一套機器人套件,透過理解和編寫程式邏輯,持續地主動嘗試設計,觀察細節及問題,尋求解決的方法,並在課程中,引導學生在專題中探究利用機器人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領整合其他領域所習得的知識,模擬開發機器人的生活應用!本課程為機器人程式設計,學生藉由機器人的組裝,培養觀察力與實作能力。撰寫程式,可訓練學生專注力與邏輯思考能力,在實際測試機器人應用程式,旨在培養學生「驗證力」與「問題解決」能力。 |
||||
授課對象 |
高二、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林雲龍
|
課程時數 |
每週_1_節,共_1__學分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一年級 ■二年級 ■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_25__〜_40__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引導學生程式探究、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
2.落實科技教育理念與培養學生科技素養。 3.提供創作與科技整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力及潛能的開發。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A1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
A2 系統思考 與解決問題 B2 科技資訊 與媒體素養 |
||||
課程架構 |
一、機器人硬體架構與實務應用
二、組裝創意造形積木車 三、模擬紅綠燈程式設計 四、自走車闖關設計與操作 五、機器人聲音與顏色控制 六、專題實作 |
||||
|
縱向 |
學生無論在國中的電腦課或是在高中的資訊科技概論,接觸程式設計的課程並不多,雖然現在利用視覺化的程式設計課程,然大多數僅限於利用電腦模擬程式的運算結果,利用機器人的教學套件,可以提供學生發揮創意與科技整合能力,在最後的專題成果報告,更可培養學生創造力。
|
|||
橫向 |
機器人程式設計,整合軟體與硬體,在機器人的硬體運作的部份,無論是LED燈的控制或是相關元件的特性,可以跟物理課做整合性的跨領域教學,而在寫程式的遇輯推理與數學領域息息相關,最後階段的專題設計,則可依學生作品的需求,跟藝文領域的相關科目做一整合。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合作學習、探究教學、問題導向教學
|
||||
學 習 評 量 |
|
表T-4-22麥寮高級中學 第二外語--Fun膽說日文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第二外語-Fun膽說日文
|
課程類別
|
加深加廣選修
|
|||
課程說明 |
為本校英語領域加深加廣的課程,選定日文作為第二外語的學習標的。培養學生日語基礎之說、讀、聽、寫能力。為兩年連貫性課程,分為基礎及與進階級。
|
|||||
授課對象 |
本校高二、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周美惠、林心怡、周惠如、廖淑瑩
|
課程時數 |
高二每週1節,共1學分 高三每周4節,共4學分 |
|||
開課年級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30〜40人 |
|||
學習目標
|
1、培養學生日語基礎之說、讀、聽、寫能力。
2、輔導同學參加日語檢定考試。 3、培養學生國際文化認識。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B溝通互動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1.課程架構及主要內容:分為兩學年,共計六學分。分為基礎日文與進階日文。從日語發音基礎學起,培養日語基礎會話能力,進階日文進行基本文章寫作,提升日檢通過能力。除語言能力訓練外,並搭配日本年節、賞花等生活文化之介紹,提升對日本國際文化認識。
2.課程進行方式:課堂講授、視聽教學。透過分組演練對話、以圖卡或字卡完成正確句型、基本之文章寫作、培養學生日檢能力。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與英語領域同屬語言領域課程,英語為日文外來語最主要大宗的語源,學生立基於既有的英語能力,有助於日文的學習。
|
||||
橫向 |
與社會科領域相關,日文課程設計亦展現對日文社會文化之學習,增進對國際文化理解。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1、教學方法.解說句型與文法、生字例句介紹、會話演練、日語歌曲教唱。
2、以實物或圖卡導入課程主題、文法解說、視聽教學、短文閱讀、CD/DVD。 |
|||||
學習 評 量 |
1.課堂表現與參與20%
2.紙筆測驗20% 3.期中報告30% 4.期末小組情境日文演譯30% |
|||||
規劃內容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基礎
|
1.日文發音
|
平假名、片假名、長音、促音、拗音、語調。
日文拼寫。 |
||||
基礎
|
2.日文會話
|
日常生活常用寒喧語。
|
||||
基礎
|
3.日文基礎文法
|
日文基礎文法句型。
|
||||
基礎
|
4.日文歌曲教唱
|
日語歌曲教唱。
|
||||
基礎
|
5.日本文化
|
節慶、茶道、花道。
|
||||
基礎
|
6.日文檢定
|
日文檢定能力培養與模擬測驗。
|
||||
進階
|
1.日語聽讀
|
日文語調練習。
|
||||
進階
|
2.日文會話
|
生活情境會話。
|
||||
進階
|
3.日文進階文法
|
日文進階文法。
|
||||
進階
|
4.日文歌曲教唱
|
日語歌曲教唱。
|
||||
進階
|
5. 日本文化
|
社會文化、環保、科技。
|
||||
進階
|
6.日文檢定
|
日文檢定能力培養與模擬測驗。
|
||||
教學 設備需求 |
1.購置日文教學錄影帶,以提供學生學習工具。
2.購置日文教學教具如字卡、海報、點讀筆,以提供日文教與學之工具。 3.購置日文文化相關道具如和服及茶道年節、祭典用具等,進行日文週活動,實務輔助 學生對日文文化認識與介紹。 |
|||||
|
|
|
|
|
|
|
表T-4-23麥寮高級中學 職海奇航,定向未來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職海奇航,定向未來
|
課程類別
|
團體活動
|
||
課程說明 |
1.教育部將從2016年8月起逐步建立高中生「學習歷程檔案」,記錄學生包括社團、選修課的學習狀況並希望未來大學招生能將學習歷程檔案作為升學參考以及因應107課綱中學生學習歷程檔案部分,作準備;此一想法與本校利用Mahara電子生涯檔案夾之用意不謀而合,希望利用電子生涯檔案夾讓學生留下高中三年的各項紀錄;藉由職場達人講座,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各式不同的行業,並了解該職業生涯中的各種不為人知的甘苦談;並安排學生至大學進行實作參訪,希望對於大學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並協助學生對於自己的未來有更多的想法。
2.本校學生因學科成就較低,造成學生普遍自信心不足,希望課程是有延續性的,因此後續也安排了社區服務活動,讓學生到學區的偏遠小學中進行服務活動,將正面影響力擴及至更多需要被關懷的弱勢族群,展現實際回饋社會的能力。並希望能藉由此過程可以提升學生自信心。 |
||||
授課對象 |
本校高中部學生
學區國小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1.各行各業具有專業素養之人員。
2.Mahara網頁開發人員。 3.高中部教師 |
課程時數 |
彈性時數共 28 小時 |
||
開課年級 (可複選) |
R一年級 R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20〜30人 |
||
學習目標 (預期成果) |
1、透過Mahara電子生涯檔案夾的建置,讓學生能留下高中三年的軌跡,並藉此軌跡更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方向。
2、邀請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到校演講,讓學生對於不同的職業有更真實與更深刻的了解。 3、進行大學參訪,並設計實作課程,讓學生提早感受大學課堂的奧妙,提升學生升學的動力。 4、藉由社區小學的課輔活動,進行服務學習,也希望本校學生能在此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5、提升社區學生和家長對本校辦學之認識。 6、增強國小師生、家長與社區對本校之認同。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1.協助學生試探不同學科的性向,著重培養通識能力、人文關懷及社會參與,奠定學術預備基礎。
2.課程類型屬「彈性學習」(包含學生自主學習、選手培訓、充實(增廣) /補強性課程),每週 2-3 節中的一部份。 3. 依十二年國教課綱:為短期性授課或指導支給鐘點費。 4. 依據學生興趣與身心發展階段、學校背景與現況、家長期望、社區資源辦理的獨創性活動。 5.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精神。 |
||||
課程架構 |
1.第一年實施內容與作為:
(1)於高一上即進行電子生涯檔案夾課程,指導學生如何使用此工具,並請高中專任輔導教師於課堂中多鼓勵孩子使用此工具,讓學生可以有個參考之依據。 (2)請各行各業具有專業素養之人員,向本校高中生介紹自己的行業,讓學生對於不同的職業能有更深入的認識。 (3)分別於高一及高二各進行一次大學實作參訪,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找到學生個人的興趣。 (4)利用高三學測結束後時間,組團至學區內偏遠小校進行課後輔導。 (5)服務學區國小學童,提升學校能見度,同時讓學生從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反饋社會。 (6)參與者的心得寫作;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投入程度、及自信心的成長、成果表現的品質。 2.第二與第三年之規劃說明(扼要) 每年皆能依據當年度活動之情況進行檢討修正,並進行適度的調整,整體上大致辦理方向不變。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上學期
聘請Mahara生涯歷程檔案平台的設計老師講授操作技巧及學習檔案的編輯方式與技巧。 藉由職場達人講座,讓學生可以接觸到各式不同的行業,並了解該職業生涯中的各種不為人知的甘苦談。 進行大學實作參訪,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及找到學生個人的興趣。 下學期:辦理對學區國小學生的課業輔導及服務活動。 與生命教育、社團綜合活動及生涯發展課程皆有關連。 |
|||
橫向 |
1.本課程,藉由社區小學的課輔活動,進行服務學習,與社會對話,也希望本校學生能在此過程中得到成就感。
2.學生學習投入、興趣、能力與信心的成長、成果表現出高品質、自我認同。 3.在製作學習檔案的歷程具創意性,藉體會職場與大學參訪,可以達適性發展的目標 4.著重自主學習,具創意性與延續性,因此與各領域皆有關連性。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辦理Mahara講座一場,現場線上摩擬撰寫編輯。
職涯達人講座二場,大學實作參訪兩場,製作學習單。 辦理學區國小課輔活動六次,學生自編教材,教學相長。 辦理社區服務,參與者的心得寫作。 |
||||
學 習 評 量 |
形成性評量:以學習單、學習紀錄、分組討論、報告為主。
總結性評量:製作成果發表。 |
||||
規劃內容 (請自行依需要增列欄位) |
單元主題 |
單元學習內容 |
|||
Mahara網站平台講座
|
個人基本資建置、學習檔案之規劃編輯、檔案上傳
|
||||
職涯達人講座
|
學習紀錄、學習單
|
||||
大學實作參訪
|
學習紀錄、學習單
|
||||
辦理學區國小課輔活動
|
小學課輔活動籌備、小學課輔活動、小學課輔活動檢討、成果發表
|
||||
教學 設備需求 |
|
||||
|
|
|
|
|
|
表T-4-24麥寮高級中學 藝遊英語營 課程規畫表
課程名稱 |
藝遊英語營
|
課程類別
|
彈性學習
|
||||||||||||||||||||||||||||||||||||||||||
課程說明 |
因應本校偏鄉學子少有機會參與營隊活動及提昇本校學生學習國際語言意願、樂趣,增進學生在聽、說能力的提升,及配合107課程所發展的「英語開麥拉」,辦理『藝遊英語營活動』,透過「英語戲劇營隊」特聘請英、外藉教師、協同教學人員,以英語戲劇為主軸,設計各種相關營隊學習活動,做為本校未來多元選修課程「英語開麥拉」課程的課室外之延伸學習活動,透過劇場藝術實際應用英語對話、發揮肢體及表演創意的話劇進一步提升學生語言能力及學習興趣。
|
||||||||||||||||||||||||||||||||||||||||||||
授課對象 |
對英語學習及表演藝術有興趣的高二、高三學生
|
||||||||||||||||||||||||||||||||||||||||||||
任課老師 (依開課序) |
周惠如、林心怡、周美惠、廖淑瑩
外聘教師 |
課程時數 |
彈性課程共計30小時 |
||||||||||||||||||||||||||||||||||||||||||
開課年級
|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
每班修課人數 |
分組上課每組約10〜20人 |
||||||||||||||||||||||||||||||||||||||||||
學習目標
|
1.能夠應用戲劇課程所學於彈性課程中。
2.能夠流暢應用英語於戲劇情境之對話。 3.能夠團隊合作製作戲劇作品及演出。 |
||||||||||||||||||||||||||||||||||||||||||||
與十二年國教課綱對應之核心素養 |
B1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 B3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
C2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 C3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 |
||||||||||||||||||||||||||||||||||||||||||||
課程架構 |
|
||||||||||||||||||||||||||||||||||||||||||||
與其他課程 內涵連繫 |
縱向 |
英語戲劇必須同時運用多種英語能力,包含聽、說、讀、寫。在語言方面的能力,是為相當有助語言學習與應用之統整方式的學習活動。
|
|||||||||||||||||||||||||||||||||||||||||||
橫向 |
學生在戲劇演出中需與其他演員互動合作,所習得的團隊合作精神與技巧與公民社會領域相關。此外,話劇的配樂及服裝設計理念與藝術領域課程方面相關。
|
||||||||||||||||||||||||||||||||||||||||||||
教學方法 或策略 |
1、戲劇表演的元素融入英語教學活動。
2、透過劇本導讀及台詞演練,提升學生英語閱讀、口語與聽力。 3、互動式創意的戲劇演出,讓學生間觀摩學習彼此的創意演譯表演,增加學習英語的興趣。 |
||||||||||||||||||||||||||||||||||||||||||||
學習 評 量 |
1.課堂表現與參與30%
2.書面報告20% 2.營隊期末小隊戲劇成果50% |
||||||||||||||||||||||||||||||||||||||||||||
規劃內容 |
|
||||||||||||||||||||||||||||||||||||||||||||
教學 設備需求 |
|
||||||||||||||||||||||||||||||||||||||||||||
|
|
|
|
|
表T-6-1閱讀與表達課程發展小組 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1-1 校定必修-閱讀與表達課程發展小組
|
|
計畫目標
|
1、培養教師開設閱讀與表達課程的能力。
2、透過跨領域教師社群,連結各領域教師間專業知識,豐富課程內容。 3、完善校內圖書自動化系統,提升全校師生閱讀風氣。 |
|
受益對象
|
社群教師、全校學生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
每兩週一次教師自我增能、每月至少一次教師共備或課程內容分享。
理念說明: 面對全球化的衝擊,國際的移動潮正來勢洶洶。如何強化國家競爭力,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以因應各種文字及電子出版品與大量資料的識讀消化能力,並具備跨文化與跨領域的學習能力,是本計畫發想的緣由。同時107新課綱即將上路外,學測國文科寫作測驗亦有重大變革。為增進學生的學習力,本計畫透過與高中國文學科中心及策略聯盟大學端合作進行教師增能、研討、必/選修課程、非正式課程編寫等,以提升學生閱讀力、表達力、跨文化思維及寫作能力。 簡明目標內容 1.建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融入107 課綱研討有效增強教師差異化教學能力,提升教學成效。 2.發展在地化之適性、多元、創意之教材、教法與評量,創新適性教學,營造優質之教學實施關係與環境。 3.培養學生閱讀力,進而提升語言表達力、溝通力、簡報力為訴求。 語言力是一個強大的學習工具,閱讀力是內在潛能學習的革新, 唯有具備良好的語言及表達能力,方能建構未來人才思維、表 達、理解之清晰,真正培養「國際移動力」。 4.透過國文特色課程,有效率提升學生寫作技巧與策略。 與107課綱之連結 本課程之規劃與研發,係對應至107課綱中三大面向九大項目中之A1、A2、B1、B2、B3、C1、C3,並於課程的實際運作中,深化終身學習者應具備的核心素養。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校定必修)閱讀與表達
(校定必修)生態文學 (多元選修)神話與小說 (多元選修)手工書製作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本校國高中部國文科教師及高中部學生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1、由本校國文教師,成立教師社群與國文學科中心合作辦理教師專業成長活動,透過工作坊、教學觀摩、心得分享或成果發表,一學期至少進行三次工作坊及一次教師社群經驗分享。並設計課程,發展特色及多元課程選修教材,同時進行跨科合作,從各類型文本、電影及廣告媒體作品,進行閱讀鑑賞。
2、與策略聯盟學校明道大學合作,提供本校專業師資。透過多元教學活動,使國文的學習更有趣,提升學生書寫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同時協助本校國文老師設計特色課程。 3、舉辦明道大學文學營,希望透過有計畫文體、作家及文本的介紹, 提升學生閱讀與寫作之知識與技巧。同時透過引導啟發及實作,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強化寫作技巧,提升作品內容深度及廣度。 4、鼓勵並獎勵學生參加各項校外競賽,讓學生有展現學習成果的園地。 5、參訪嘉義國立故宮南院、台南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歷史博物館, 讓學生更深入認識近代台灣文學之發展。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量的效益
(1)教師專業社群研習/研討次數:每學期舉行3次工作坊,至少兩次以上公開觀課。 (2)開發多元選修及加深加廣課程,至少產出2門課程。 (3)學生及教師校外專業場域參訪二次 (4)校內學生文學講座2-4場 (5)校外學生文學營隊2天 (6)全國高中生網路讀書心得,每學期至少入選20篇,小論文至少5篇 (7)學生滿意度調查表滿意度達80%以上 質的效益 (1)培養老師開發多元教材,並透過實作加強學生對於課程的理解與連結。 (2)培養學生媒體識讀力、資料判讀力、閱讀理解力、發表能力與美感經驗領受力。養成學生一輩子帶著走的能力,而非僅止於學歷。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333.443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4-1英文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2-2-1英文領域教師社群(英語開麥拉)
|
|||||||||||||||||||||||||||||||||||||||||||||||||||||||||
計畫目標(Why)
|
為因應教育部107學年度高中新版課綱規定開辦學生多元選修
課程準備,辦理教師專業研習,提升教師執行創意教學活動能力。 2.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促進社群成員教學合作與成長。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多元選修)英語開麥拉
(彈性學習)藝遊英語營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麥寮高中英語科教師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辦理「英語開麥拉」教師實作工作坊計畫,邀請戲劇教學專家至校,辦理戲劇課程實作工作坊。課程規劃重點為戲劇入門、劇本創作、創意道具製作、肢體表演元素於教學活動,並引導社群教師修正及發展多元選修課程「英語開麥拉」的課程設計。
實作工作坊課程內容 (106年8月—12月)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量的效益
(1)107年完成2份「英語開麥拉」課程設計。 (2)107年於社團時間試行施作「英語開麥拉」課程。 (3)社群教師參與戲劇知能研習時數達36小時。 2. 質的效益 (1)提升教師對戲劇創意教學的專業素養與授課信心。 (2) 強化社群教師共備共學共同成長的教學合作關係。 (3) 透過講師引導,社群教師能夠發展精緻課程設計的能力。 (4) 促進校園課程的活化,提供學生多元的學習課程。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
167.75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4-2英文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2-2-2英文領域教師社群(第二外語研習-Fun膽說日文)
|
|||||||||||||||||||||||||||||||||||||||||||||||||||||||||||||||||||||||||||||||
計畫目標(Why)
|
1、為因應教育部107學年度高中新版課綱規定開辦學生第二外語選修準備。
2、因為本校位處偏鄉,外聘第二外語教師困難。是以,優先培養校內教師以因應第二外語教師之需求。 3、建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羣策羣力學習多元創新教學,升級教師第二專長專業能力。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加深加廣課程) 第二外語研習-Fun膽說日文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麥寮高中英語科教師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1.每周於社群時間,邀請日語外籍教師至校協助辦理第二外語教師增
能研習。除培育本校教師日文語言能力外,亦同時發展日語教學 專業技巧。 2.辦裡上下學期共45小時日文知能研習。課程表請詳見附件。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量的效益
106~107年教師逐步通過四級檢定。 107~108年教師逐步通過三級檢定。 完成107年第二外語日文課程設計1份。 於社團試行施作第二語課程。 質的效益 (1)平衡城鄉外語師資落差,建立本校外語師資人才。 (2)增強英語教師第二外語教學能力與信心。 (3)有助於第二外語課程的施行,增強學生使用國際語言及拓展對 國際文化的認識。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
384.731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
|
|
|
|
表T-6-5數學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2-3 數學領域教師社群
|
|
計畫目標(Why)
|
以現階段所學數學知識去了解理財方法和引起學生對財務金融的興趣。
能夠利用數學工具去計算利息及債券價值,進而提升對財金新聞的敏感度。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多元選修) 數學概念學理財
(多元選修) 藝數摺紙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直接受益對象:本校數學科成員,計五人。
間接受益對象:本校高中部學生,計140人。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每學期辦理專題講座3場:與鄰近大學(如:明道大學、嘉義大學和高苑科技大學等)建立良好的夥伴關係,依照教授專長或特定主題開設講座,提升教師多元化專業知能。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質的效益】
1、教師對財務金融的認識更加豐富,使數學課程更加生活化。 2、教師教學能力精進,提升教學品質,有助學生學習。 3、教師由課程內容延伸到課外議題,增加教學廣度和深度。 【量的效益】 1、每學期辦理專題講座各3場次,共計15人次參加。 2、參與社群之教師於高中部三年級授課,可利益之學生約140人。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131.581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6社會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2-4社會領域教師社群
|
|||||||||||||||||||||||||||||||||||||
計畫目標(Why)
|
結合地方特色,發展與社區連結的課程,說明如下:
1.麥寮地區擁有比例不低的新住民和外籍移工,現今東南亞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地區,讓麥寮子弟能讓新住民和移工的原鄉有更深的認識。 2.麥寮地區臨鄰全台規模、產能最大的六輕工業區,環境與經濟發展的衝突如何做價值的判斷與取捨?而在過去,麥寮地區乃至於其他雲林的鄉鎮一直都面臨著農與工的衝突,其中的價值判斷如何取捨? 3.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從地方的視野出發,麥寮、雲林有什麼好玩的?值得深度探索的地方?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校)一起看雲去-地方導覽實務
(校)翻轉東南亞 (多)時事變辨辯 (多)悅見東西方宗教經典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社群教師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增能研習,上下學期各2場次,共同討論演講或課程影片。
校外研習,上下學期各6人次到校外參與研習或工作坊。 共備暨讀書會,上學期各七次,將研習與文獻的閱讀轉化成教學內容。 |
|||||||||||||||||||||||||||||||||||||
預期效益
|
1. 量的效益:教案及學習單12份,發展及確認課程內容。
2. 質的效益:提升社群成員對於東南亞與在地的認識,並發展出適合麥寮子弟的教材。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
100.8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7-1自然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B-2-5-1自然領域教師社群(物理科教具製作跨校合作計畫)
|
||||||||||
計畫目標(Why)
|
緣由:物理對學生而言向來是屬於較困難學習的一門課,一方面是由於物理的觀念、原理較為抽象不易了解,另一方面是某些現像較難觀察,尤其是波動、和電學的部份,是用肉眼看不到的,因此學生在學習此方面時挫折感非常之大,如果可以透過教具,可使學生對於物理觀念較有直觀的了解,也使得物理不再是那麼困難。
目標構想: 虎尾高中羅榮裕老師以設計物理精緻教具聞名,其設計教具用在課程上可使學生對於抽像之物理觀念有更清楚之了解。本計畫目標構想為下: (一)用於課堂實地教學 所製作之教具可用於107課網中物理科的必修與加深加廣選修之中,引起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容易了解物理觀念所闡述的意義和造成現像。 (二)本校教師增能、社群互動及跨校社群合作 本校的物理科社群和虎尾高中跨校合作,向羅老師學習教具製作與設計,可增進教師如何利用基本的機械工具動手做、設計的概念及維修除錯的能力,另外也在本校的自然科社群中分享教具製作的經驗及成果,以促進跨領域合作的可能。 (三)結合多元選修 另外由於教具的製作,亦可藉此結合本校的校訂必修「生活通識」及自然科的多元選修「科學教具製作」,教導學生動手做的能力,培養學生動手作的習慣、了解動手作的重要。 3.本計畫與整體計畫之關聯,實施內容與107課綱課程之關聯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校)再生能源探討
(校)麥向自造 (多)科學玩具製作 (多)3D建模與列印 (多)豪麥咖啡 (多)啡嚐藝術 (多)醫藥與疾病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學生、教師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每星期一下午其中一天至虎尾高中參與與教具製作預計 上、下學期各15場合計30場。
由羅老師指導本校二位物理老師教具製作,本次教具製作重點為聲波共振教具製作及電磁學教具製作。 自然科領域時間每學期舉辦校內科學講座共5場,請校內自然教師就其「專業領域」及目前規畫107課網之「校訂必修」、「多元選」、 「加深加廣」課程進行專題講座。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量的效益
預計每學期預計參與跨校社群合作預計上下學期共30場,產出精緻教具預計4個。 (二)校內科學講座共預計5場,每場參加人數預計6人,共30人次。 二、 質的效益 (一)參與的教師透過教具製作與設計能精進教師實作之能力及工具使用與困難排除,所增進之能力可落實在校定必修「生活通識」及多元選修科學玩具製作上,使教師更具指導學生的能力。 (二)在部定的必修加深加廣的物理課上可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學生更易了解物理現像,學生學得更有成就,也能更具信心。 (三)另透過校內的講座,演示所製作之教具,可增加自然科跨領域合作之可能性,也可引起其它領域教師投入動手作的意願。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
340.208 |
195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7-2自然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B-2-5-2自然領域教師社群(3D建模與列印)
|
|
計畫目標(Why)
|
拓展本校教師對3D列印及繪圖的瞭解,落實做中學之教育理念,透過實際參與3D繪圖的學習過程、對3D列印有更深入的認識,並結合校外資源,提升老師3D繪圖與列印的教學能力,日後可以開設3D列印與繪圖相關之特色課程提供學生多元性的學習機會。
|
|
社群支援
開設之課程 |
(校)麥向自造
(多)3D建模與列印 |
|
受益對象(經費使用者)
|
麥寮高中教師、學生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How) |
利用自然領域時間,上下學期各進行5場增能研習課程
參與人員:高中自然領域教師6人,並邀請國中自然科老師加入 課程活動內容安排: 1. 雲端CAD的介紹 2. Onshape介面說明 3. Onshape操作介紹(零件) 4. Onshape操作介紹(組合) 5. Onshape操作介紹(共享及版本管控) 6. Onshape操作介紹(匯出及工程圖) 7. 雷射切割操作介紹與2D繪圖 8. 雷射切割實作 9. 學習成果實物產出 |
|
預期效益
(需能呼應目標,是實施內容之產出) (What) |
量的效益:
1.辦理核心教師小組增能研習,上、下學期共計8-12次。 2.辦理校外相關Maker自造教育單位參訪或區域交流,共計2次。 質的效益: 1.認識OnShape雲端3D CAD繪圖系統,孰悉3D建模的基礎概念與學習基礎繪圖教學,實際操作繪圖系統,並直接結合3D列印、雷射切割等數位加工機具的實務應用,產出自行設計產品。 2.橫向結合各學科需求,增廣3D列印應用層面,提升教學效益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95.487 |
281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
表T-6-8藝文領域教師社群教師課程與教學增能子計畫規劃表
計畫名稱
|
計畫B-2-6藝文領域教師社群(美麗新視界)
|
|||||||||||||||||||||||||||||||||||||||||||||||||||||||||||||||||||||||||||||||||||||
計畫目標
|
1、透過教師社群的成立,進行課程研發與共備,支援「流行音樂工程」、「基礎素描」、「絹布工筆花鳥」、「有所布織」等多元選修課程的發展。
2、結合國文、音樂、美術老師,透過跨領域共備,強化主題學習深度,達到課程精製化,期待學生能從動手做的課程,得到成就感與自信心。 3、透過研習、工作坊,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邀請國中部教師參與研習,逐漸擴大課程發展能量。 |
|||||||||||||||||||||||||||||||||||||||||||||||||||||||||||||||||||||||||||||||||||||
受益對象
|
直接受益:社群教師
間接受易:全校學生 |
|||||||||||||||||||||||||||||||||||||||||||||||||||||||||||||||||||||||||||||||||||||
增能內容與策略
|
社群教師分享彼此專業領域內容,給予夥伴課程發展上的建議與支持。
透過內、外聘講師,辦理教師實作增能研習,強化跨領域的主題連結。 |
|||||||||||||||||||||||||||||||||||||||||||||||||||||||||||||||||||||||||||||||||||||
預期效益
|
量的效益:
開設多元選修課程「流行音樂工程」、「基礎素描」、「國畫工筆」、「有所布織」,80%教師完成教師增能。 質的效益: 促進跨領域溝通機會,使課程內容更為多元豐富。 增進社群夥伴專業能力,引導校內共備風氣,吸引更多國中部教師加入社群 |
|||||||||||||||||||||||||||||||||||||||||||||||||||||||||||||||||||||||||||||||||||||
經費需求
|
經常門(單位:千元) |
資本門(單位:千元) |
||||||||||||||||||||||||||||||||||||||||||||||||||||||||||||||||||||||||||||||||||||
225.184 |
0 |
|||||||||||||||||||||||||||||||||||||||||||||||||||||||||||||||||||||||||||||||||||||
※若有新購買總額超過十萬塊之設備,請提出《使用效益評估表》(請參表T-9)
|
||||||||||||||||||||||||||||||||||||||||||||||||||||||||||||||||||||||||||||||||||||||
教學設備需求
(項目、用途和效益說明、經費預算) |
物品費補充說明:
|